冰雹的形成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冰雹会在温度介于-12℃至-16℃的天气中出现。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地表的水受到太阳的曝晒而汽化,并上升到空中。随着大量的水蒸气聚集在一起,它们会凝聚形成云,此时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当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时,它们会液化,并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进而形成雨滴或者冰晶。这个过程是冰雹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
冰雹的产生还需要强烈的上升气流。当地面受到曝晒后,空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的降低而达到饱和状态,产生凝结。这些凝结的水汽与凝结核(如灰尘、气溶胶等)结合形成小水滴。当上升气流顶托高度超过0°C时,小水滴会结为冰晶状态。
由于上升气流的上下振荡,小冰晶会像“滚雪球”或“撞元宵”一样不断增大体积。当它们的重力超过上升气流的顶托能力时,便会降落到地面形成冰雹。冰雹的大小与上升气流的强度密切相关。
1、冰雹还来自积雨云。当积雨云中的小水点遇到强烈的上升气流被抬升至0℃以下的高空时,会形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继续增强,小冰珠也会逐渐变大。当它们的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地心引力的影响,便会从高空落下形成大冰雹。
冰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天气条件,包括适当的温度范围、强烈的上升气流以及充足的水汽含量。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这些条件更容易得到满足,为冰雹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