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一种在近10年来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胆固醇性息肉最为常见,体积通常在1cm以内,并带有蒂。这些息肉的表皮脱落至胆囊腔内后,有可能成为胆囊结石的核心。炎症性息肉则常与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并发,体积较小,通常小于1公分。而腺瘤性息肉则可能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属于真性的肿瘤,可大到充满整个胆囊腔。此类息肉有潜在恶性病变的风险,可能发展成乳头状腺癌。
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手术切除:对于直径大于1cm的、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胆囊息肉,可采取开放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术。但此方法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
腹腔镜治疗:若息肉直径超过1.0cm,有可能恶变,此时可选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摘除胆囊。术后需对摘除的胆囊息肉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其性质。
经皮胆道镜下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既可治疗胆囊息肉,又能保留胆囊功能。具体方法包括微波凝固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可有效消除息肉,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
为了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我们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高胆固醇食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胆囊息肉。一旦发现胆囊息肉,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