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砼,即商品混凝土,这一概念源于1953年,由著名的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在当时,教学科技相对落后,没有录音机或复印机,学生们在课堂上全靠记笔记。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词汇,但笔划较多,写起来既费力又费时。因此,思维敏捷的蔡方荫教授决定用“人工石”三字来代替“混凝土”。由于“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仅需十笔,这样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1955年7月,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1985年6月7日,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至今,“砼”这一词汇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作为混凝土的代用。无论是搞基础建设的同仁们,还是其他领域的建筑工程人员,大多都对这个字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