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誉为历史。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虽然他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寄意深远。尤其是他描述民间疾苦的作品,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被后人称为“诗圣”。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他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