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房的火花源于30多年前的一次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3-10-31 18:15:29编辑:黄云

1983年,刚刚举办了第一届健美邀请赛的国家体委派人参加了国际健美联合会年会,并邀请专家来华交流。

中国健身事业三十年起初,国家体委只是想邀请世界各国专业举重队的教练参加培训,但由于公众对健身的热情,培训班最终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据说观众有几千人。

韦德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健身的热情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所以,他舍不得离开。经过与国家体委的沟通,“韦德健身学院”出现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之后,全国各地的健美教练纷纷上马,通过这个窗口接受国际训练,健身专业队伍开始涌现。这些人被视为中国健身行业的“火种”。有了“火”,就有了第一家吃螃蟹的商业健身房。

1986年,深圳蛇口出现了第一家符合国际标准的五星级酒店————南海饭店。中国第一家真正的商业健身房也是1989年由一个香港老板在这家酒店投资经营的。健身开始成为一门生意。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零星开设的健身房受限于器材来源、教练普及程度和当地消费水平,规模较小。

直到一个健美冠军出现:王文伟,出生于上海举重队,曾获全国举重冠军和全国健美冠军。1996年,他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完全模仿自香港的现代健身房——威尔士,也拉开了中国连锁健身房发展的序幕。威尔士最初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但是来自香港的工业掠夺者激活了这片死水。

90年代初在香港成立的浩沙集团,最早是为国外运动品牌代工,后来专注于游泳、滑雪装备的制造。为了推广其主打的健身服、瑜伽服、游泳装备,赞助了央视第一期专业健身节目《马华健美五分钟》。中国健身行业30年节目收视率不断攀升,这让浩沙老板石看到了机会。趁着热度,1999年浩沙正式推出自己的连锁高端健身房,一下子开了三地五店。

随着国际化人才和管理理念的注入,以及团体操和各种新颖健身技术的出现,连锁健身房成熟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呈现在国内健身房经营者面前。人家才发现健身房可以这么玩。浩沙数万元的年卡挡不住会员的热情,让很多人看到了钱景。两年后,北京申奥成功,助推了健身房行业的第一次集体腾飞。

2001年6月18日,第一家兆龙店在北京正式开业。9月,国家体委旗下上市公司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国Bilijian的管理和开店经验,联合成立中体Bilijian健身俱乐部,在北京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报名者。

10月,韦德健身学院高层、前特种兵金宇庆在赞助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后秀出一身肌肉,在上海开设了首家万亿韦德健身俱乐部。5年后,一兆韦德被国际知名健身机构评为“亚洲最佳连锁健身房”。2001-2002年,国内健身房行业非常热闹。加州健身、健乐Felice、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已进入中国,国内大型俱乐部如力美健、IPAS等也相继成立。

这是中国健身房行业的“春天”。一系列大型连锁健身房随风腾飞,从业者看到了规模和连锁带来的成本边际效用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2010年,连锁健身房迎来了最红火的一幕。得益于健身参与者的大量推广和市场开发的完善,几乎每个连锁健身房都实现了收入和会员的双增长。

当时加州健身进入国内,被视为行业发展突增的风向标。这家24小时健身房最早在美国开业,是“健身房会员预付卡”模式的先驱。国内健身房老板一度以能挖到加州健身的高管为荣,同质化服务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常态。当时连锁健身房的毛利率超过40%,让很多人心动。

在连锁健身房的背后,投资机构的影子开始若隐若现。健身房的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2010年,北京只有529家大型连锁健身房。到2019年,这个数字是1462。还不算健身工作室等小型健身房。参与的人越多,挣钱越难。健身房的老板们渐渐发现生活很艰难。价格战不可避免。

2008年,健身房还能维持8000-10000元的年卡价格,但到2018年,年卡价格已经降到2000元左右,小会所价格只有700-800元。据媒体估计,一个1000平米左右的健身房,包括房租、设备、工资,要近百万。健身房一次可以容纳200-300人。按照一张健身卡2000元年费计算,收入无法覆盖成本。

对于这样的困境,健身房老板不得不增加会员数量,增加年费收入。所以“学习游泳健身”就成了大街上最烦人的营销问题之一。市场的饱和让很多健身房陷入了“不打折你就死,打折你就死”的经营怪圈。这也使得整个行业几乎无利可图。关店跑路正在成为常态。2016年,国际健身房巨头——加州健身的倒闭告诉业界,大型健身房不是保险箱。

因此,行业加速了整合。2008年,已获得新加坡淡马锡投资集团2000万元注资的金宇庆,在加州健身倒闭的同年年底,接受阿里体育的邀请,收购一万亿韦德。威尔斯的创始人王文伟也开始急切地讨论收购者。虽然2016年对贵人鸟的收购胎死腹中,但好在2018年,LVMH集团旗下基金L Catterton与其达成收购意向,威尔士成功登陆。

2019年,给中国带来整体健身房概念冲击的浩沙健身,因母公司股价拖累而崩盘。这意味着健身房依靠“人海战术提前卖卡”来维持业绩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再小的行业也是时代的组成部分,再大的时代也会迎来变革的节点。体育产业改革的萌芽还是首先发生在深圳。

2014年在深圳龙岗,新开的天安数码城需要一个健身房来扩大知名度。由于租金无法谈妥,可用空间太小,几家连锁健身房都与数码城的开发商失之交臂。于是,天安数码城的项目总设计师跳跳决定自己动手。50平米左右,空间和色彩设计时尚,小型健身器材齐全,7x24小时运营的超级猩猩健身舱诞生了。这也开创了无人值守健身舱的先河。

然后,健身房里的新生力量陆续爆发。专注于分享健身模式的美国ClassPass获得了包括谷歌在内的战略投资。城热训练、熊跑、蜂狂运动等健身平台成为资本的宠儿。这些健身新业态在“颠覆年卡,无会员顾问”的口号下,试图给用户新的改变。超级猩猩团队清楚地意识到,无人舱并不是健身人群的真实需求,而付费观看和场地选择更能解决用户的痛点。

创始人下定决心带领团队转型线上团练的业务。在她看来,与其花大力气升级线下健身房,不如直接拿着健身行业的“内容”创业。她认为像团体操这样的小活动应该有很大的生命力。确实如此。在专注于课程设置和教练培训后,超级猩猩逐渐成为了头部团体运动模式的健身连锁品牌。

而那些模仿ClassPass,以月卡模式串联多个场馆的健身平台,由于低价模式触动了传统健身房行业的核心利益,遭到了传统健身房越来越大的阻力,最终以失败告终。5在健身房短暂的发展史中,2015年是不可回避的一年。为了解决传统健身房转型的市场痛点,青鸟健身前CEO汪峰在这一年建立了猪圈。

作为一名曾经的传统健身房老板,汪峰创办广猪圈的出发点是如何在市场容量饱和的情况下,利用新技术帮助传统健身房降低成本,实现盈利。这也体现在轻猪圈产出的管理理念上。他一直强调好的设备需要好的操作。为此,专门开设了培训班和“一对一”咨询服务。今年还出现了纯线上健身创业模式——Keep。

针对健身“小白”用户的时间、地点、金钱、人四大痛点,Keep提供了一款移动互联网APP,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文章指导进行运动。作为纯互联网产品,高举免费大旗的Keep,一时间对手寥寥无几。自2015年2月上线以来,Keep创下了互联网行业用户积累关注度的速度:最快的时候用了8天左右获得100万用户,39天获得1000万用户。

截至目前,Keep已经沉淀了超过1200个线上健身文章课程。2018年,Keep手握1亿多客户资源,逐步尝试利用轻食、手环、智能跑步机等硬件,实现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的融合。但是,寻求商业变现仍然是Keep之前的核心问题。

然而,无论是与传统健身房相关的ClassPass模式,还是专注于集体操的超级猩猩和纯网络平台Keep,仍然没有解决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传统健身房模式的升级改造问题。2014年,在美国呆了两年的韩伟回到了中国。在此之前,他是阿里巴巴九年的互联网元老。在参观了美国很多新建的健身房后,韩伟认为国内的健身房一直被诟病,本质是没有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2015年创办乐可,在国内首次提出“1.5km健身圈”、“300m2”、“月付制”、“团体运动指导”、“24小时”、“平台化”等颠覆性概念。中国健身行业30年的韩伟认为,这个行业创新的突破点是用互联网改造健身行业,形成新的业态。

线下健身房会员卡的服务盈利模式没有本质变化,主要以私教和铁团班为主。乐可的目标是通过平台模式实现这项服务的“新零售”。新零售的本质是提高效率。但新零售逻辑能否彻底改变健身的传统商业模式,还需要时间来检验。然而,许多人仍然认为健身房是一个好生意。

从数字上看,中国的健身俱乐部约有46050家,与美国基本持平,但健身俱乐部的绝对人口数量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如果要在未来10年赶上美国,中国至少要新增2.39亿健身会员和近23万个健身房。而这正是新健身行业参与者的机会。新健身房还可以串联一系列的消费行为。当这个基础设施成熟后,它的想象空间就不再局限于健身房本身。

健身房不仅可以作为健身行业的通用产品来容纳其中的“人”和“货”,还可以串联起体育消费市场。那么当这个市场落地后,“借壳”健身房就完成了自己的事业,这将成为这个赛道上玩家新的掘金方式之一。这也是Keep、乐可等“互联网入侵者”所秉持的“平台”理念的价值所在。和新零售一样,马云也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他说:谁能掌握线下消费入口,谁就能掌握未来。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