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er的意思是“取样棒”,是烘焙师在咖啡豆烘焙过程中,用来取出样品观察和感受豆子烘焙情况的小工具。同样的意思也延伸到了西雅图的这个创新中心,从一个想法的实践开始,不断调整,直到落地。
与TRYER Center倡导的开放式创新相一致,可移动的纸板墙和无处不在的“功能模拟店”共同构成了Tryer Center的工作空间,在中国推出的“咖啡快”概念店的展示橱窗融入其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星巴克的高管、合作伙伴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师在小型跨职能团队中讨论新想法。墙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被撕掉扔进了垃圾桶,但幸运的是,留下的创意和草图上的文字转眼间变成了真正的原型,被店家用于新一轮的测试。
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Tryer Center已经开发和测试了130多个项目,其中约40个项目以某种形式出现在门店中,1500个合作伙伴参与其中。通过数字系统,世界各地的员工也可以投票,对现有项目提出建议和想法,做出自己的贡献。星巴克没有透露它在创新中心或其项目上投资了多少钱。据悉,目前有10名全职员工,部分工程师和咖啡师在中心兼职。
星巴克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3万家门店和33万名合作伙伴,每周服务1亿名顾客。毋庸置疑,无论是产品、流程还是心态,全球大公司都很难像初创企业那样灵活。改变需要时间,但由于约翰逊的技术背景,在星巴克,衡量创新的标准不是几年或几个月,而是几天。准确地说,是100天。
约翰逊认为,在科技行业,如果没有创新或重塑,就意味着落后。为了实现“100天”的创新速度,星巴克迅速以小规模、跨职能团队推进项目,并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为所有合作伙伴赋能,从中释放更多能量。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创新想法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的顾客坐在舞台前,看着咖啡师打开一个金色的水龙头。在那一刻,氮气与冷萃取的咖啡接触,成千上万的密集气泡漂浮在杯沿上。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在酒吧里点了一杯精酿啤酒。硝基冷酿是星巴克2017年的主打产品之一。这款2015年亮相的产品,在冷煮咖啡中加入了食用氮气,让咖啡充满了细密的气泡,口感非常细腻。
根据提供的数据,这款产品自发布以来,销量一直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随着2015年冷萃取咖啡产品作为氮咖啡产品的推出,我们看到冰咖啡正在成为一种全年饮料,季节性正在减弱。”星巴克美国饮料品类和全球创新高级副总裁桑迪斯塔克(Sandy Stark)在新闻稿中表示。
但是新产品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氮气和冷萃取咖啡通常储存在柜台后面的桶里,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星巴克门店都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这些设备。
李维安德伍德是西雅图市区一家商店的经理,也是泰勒中心的成员。除了店铺管理,安德伍德还分配了自己的工作时间,以确保Tryer Center开发的产品能够真正改善顾客体验,同时帮助构思了更先进的氮气冷提取系统,可以适应所有的店铺,甚至是空间有限的店铺。
安德伍德对创新中心大加赞赏,声称自己“走进来就爱上了它”。因为在他看来,他们的声音在这里被听到,被看到被听到,得到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约翰逊认为,重要的想法无处不在,可能来自合作伙伴、顾客和星巴克之外。
为了让世界各地的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内部的“创新众包”网站“跳板”诞生了。无论是投票、评论项目还是分享自己的想法,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让下一次‘爆炸’载入史册。
今年年初,星巴克还与早期投资机构Valor Equity Partners(曾投资过特斯拉、优步和SpaceX等初创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投资1亿美元在零售、食品和饮料领域寻找创意,帮助公司加速发展。
负责设备、包装和加工的副总裁纳塔拉詹认为星巴克应该卖汤。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推动的项目组在Tryer Center做了一个基于蒸汽加热牛奶的设备,放在店里“看情况”,结果发现顾客并没有付多少钱。这个想法很快就失败了.
创新中心被视为一个试错的安全场所,让想法疯狂碰撞。在这里,员工信心满满,他们被赋予了实现自己想法的能力,在店里验证,快速检验效果的能力。
Tryer Center的Cold Pop是在真实店面中“实验”的另一种选择。这个满是“网络名人打卡”的饮料摊位将每周开放三天,每天为星巴克支持中心的合作伙伴提供约200种饮料。只要花5美元买饮料,就能获得一次品尝未来新产品的机会。
从Tryer中心出来的路上,约翰逊详细了解了中心所有正在进行的项目。他经过曾经练习投篮的篮筐板,走出防盗门,而门内的探索还在继续。在他回到电梯前,这些笑声和争论从未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