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解读敏而好学、谦虚求知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03-23 18:34:00编辑:燕晴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成语源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段对话。它描述的是一种品质,一种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学习的尊重。子贡曾疑惑为何孔文子能被称为“文”,孔子解答说,正是因为他既聪明又好学,且对于向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毫无耻感,故得此名。

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解读敏而好学、谦虚求知的智慧

敏,意味着勤勉与敏锐;好,代表了喜好与热爱;耻,则是羞耻之心。当一个人天资聪颖且热爱学习,却又不因向学识较浅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这样的人,便是真正理解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真谛。

卫国大夫孔圉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他聪明好学,但更难得的是他的谦虚。即便面对学识不如自己的人,他也愿意虚心请教,从不觉得这是一种耻辱。因此,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赐予他“文公”的称号,以表彰他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孔子的学生子贡,初时并不理解这一称号的含义。他认为孔圉虽然才华出众,但比他更杰出的人还有很多。然而,在听了孔子的解释后,子贡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深意。他明白了,真正的学问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或者你的学识有多深厚,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去不断学习,去不断进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勇于学习,勇于进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力量,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