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中,有一种特殊的月份,被称为闰月。闰四月是其中的一种,但其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尤其是在21世纪前后,闰四月属于较为常见的闰月,通常每8年或11年出现一次,最长的间隔是38年。然而,这种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闰四月的出现频率正在逐渐降低。
在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被称作闰月年。一个标准的农历年通常有12个月,354或355天,只有极少数年份只有353天,例如1965年。而闰月年则有13个月,一般为384天,有些个别年份也可长达383天,甚至极少数年份能长达385天,例如2006年。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其每月的天数是按照月亏来决定的,而一年的基准则是12个月。为了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即回归年相吻合,农历每隔2到3年就会增加一个月,这个月就是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有13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农历并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根据置闰规则,闰月会被插入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的同一个月,这个重复的月就是闰月,例如四月过后的闰月被称为闰四月。
古代劳动人民将前个节气(如立春、惊蛰等)称为“节气”,而后个节气(如雨水、春分等)则被称为“中气”。两个中气之间的平均时间为30.4368天,也就是30或31天。然而,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在近日点(春分、秋分)时运动较快,两个节气之间的最长时间可达31.45天。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的平均时间只有29.5306天,即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会导致某些月份(通常是小月)开始时上一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一个中气还未到来。例如,2001年的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而下一个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但该农历月份在6月20日结束,而夏至是6月21日,所以这个农历月份就没有“中气”,因为它在农历四月之后,所以被称为闰四月。
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我们可以知道2006年闰7月、2009年闰5月、2012年闰4月、2014年闰9月、2017年闰6月、2020年闰4月以及2023年闰2月。这就是农历中闰四月的来历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