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在古代,原是夫妻间的互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非奴婢的平民百姓、清家的妇女的称谓。有些人一听到良人,可能会立刻想到自己的心上人,因为这个词在许多歌曲或剧中都用来指代另一半。但实际上,良人的含义远不止于此。
在《诗经》中,我们能看到古时女子如何称呼她们的丈夫。《诗·秦风·小戎》中有言:“厌厌良人,秩秩德音。”而《孟子·离娄下》中,其妻对妾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这里,良人被用作对丈夫的尊称。
1、良人还可以指美人。《诗·唐风·绸缪》中有诗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陈奂传疏解释说:“良人犹美人。”
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良人指代的是平民百姓。《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中提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这表明,良人是用来称呼那些普通百姓的。而《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则记载:“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这里明确指出,奴婢年满六十岁后可以被释放为平民。
1、旧时还有一些特定含义。例如,《水浒传》第七回中,林冲娘子称:“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这里的良人指的是清白人家的男子。《金瓶梅词话》第二回中也有提及西门庆调戏良家妇女的情节。
在古代的官制中,良人又有了新的含义。例如,《国语·齐语》中说:“十连为乡,乡有良人。”韦昭注解道:“良人,乡大夫也。”这里,良人是乡官的称呼。
但到了西汉时期,良人成为妃嫔的称号,直至东汉时期才被废除。不过在魏、晋、南朝时期又重新设置。《汉书·外戚传序》中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这里详细描述了良人在汉代后宫中的地位和职责。
良人的含义随着时代和语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最初的夫妻互称到平民百姓的称呼,再到美人、清白人家的男子以及古代官制中的乡官和妃嫔称号,其意义不断地丰富和演变。在深入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后,我们对古人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