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以善于招揽各种能人为门客而著名。他不仅看重门客的才能,更注重他们的独特技能。然而,被人们所熟知的“鸡鸣狗盗”这一成语,最初并非指小偷小摸的行为,而是与孟尝君的一次生死攸关的经历有关。
孟尝君曾被齐王免职,随后受到秦王的邀请,到秦国担任相国。然而,他刚到秦国不久,秦国的大臣们就开始担忧他的忠诚度,并劝秦昭王将他软禁起来,以待时机将其除掉。此时,孟尝君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为了生存,孟尝君不得不寻求秦王的宠妾燕姬的帮助。燕姬向孟尝君提出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求:希望得到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这件狐白裘原本是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礼物,现在可谓是求之不得。然而,此时却有一个门客挺身而出,他自称善于钻狗洞偷东西。这个门客趁夜色潜入秦宫,成功将狐白裘盗出,交给了燕姬。燕姬得到狐白裘后,终于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但孟尝君并未停下脚步,他深知在秦国的控制下,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于是他和手下人连夜从函谷关逃走。然而,当时的规定是每天鸡叫时才开门,这对于急于逃出秦国的孟尝君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此时,又有一位门客展现了他的特殊才能——学鸡叫。他发出的鸡鸣声引得城外的雄鸡纷纷啼叫起来,守城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后,立刻派出人马追赶。当追兵赶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已经出关多时了。就这样,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成功逃回了齐国。
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孟尝君善于招揽各种能人的特点,更展示了在生死关头,“鸡鸣狗盗”之士所展现出的非凡才能和智慧。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技能和人才,在关键时刻为孟尝君带来了转机,帮助他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