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古时候经常会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不孝有三是哪三呢?我相信具体的哪三项还是很少人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赵岐在所注的《孟子章句》中对此句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
1、我们要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含义。在这里,“三”并不是指具体的三个不孝的行为,而是用来强调“无后”是最严重的不孝行为。
2、“无后”在这里并不是指没有后代的意思,而是指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舜娶二妃都没有告诉其父母,这是他没有尽到做儿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3、“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认为舜娶妻这件事还是应该告知父母。因为尧是君,舜是臣,在父和君两者相冲突时,舜选择了君,符合“权”“道”和“变通之义”。在孟子看来这虽然可以被原谅,但是仍然需要告知父母。所以“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君子认为舜娶妻这件事还是应该告知父母。
因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整体的结构应该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结论,‘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是孟子以舜所举的一个例子,‘君子以为犹告也’是出于对舜形象的维护所做出的对‘舜不告而娶’的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