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书: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曲艺的魅力与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3-12-14 17:11:27编辑:花菡

徐州琴书,一种起源于明、清小曲,由“小曲儿”、“小吹儿”、“唱曲儿”、“唱孩子”等一步步演变而成的乐曲系、联曲体的曲艺种类。它以说唱中长篇曲目为主,加强手、眼、身、法等艺术手段的运用,群众称之为唱扬琴,并逐渐形成高亢奔放、朴素端庄的上路(丰、沛、萧、砀山四县),文静委婉、华彩流畅的下路(邳、铜山、睢宁、宿迁四县)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州琴书经历了多次蜕变和演变。最初,它是由睢宁县庆延举拜宿迁扬琴艺人李义成为师,将扬琴艺术引入丝弦。抗日战争时期,富豪商贾星散,堂会骤减;农村与城镇的业余玩友与半职业艺人,为了谋生先后转为职业艺人。他们对原来“丝弦”中的曲调繁杂、板眼规正、文词雅驯、一唱三叹的百余首音乐曲牌删繁就简,经多次蜕变,最后形成以慢板和流水板相结合为主体,一把坠胡、一架扬琴,“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哟”,以说唱中长篇曲目为主,并加强手、眼、身、法等艺术手段的运用。

徐州琴书: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曲艺的魅力与传承之路

解放战争时期,徐州琴书艺人由解放区的人民政府组织起来演唱新曲目,为革命战争服务。1948年冬,随着淮海战役的开展,琴书艺人从四面八方云集徐州,当时有演出场地八十余处,五百余名艺人演出,出现了“街头巷尾有琴声,大人小孩会哼哼”的热闹景象。1949年后被徐州人改名称徐州琴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徐州琴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曲艺形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徐州琴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徐州琴书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确保这一技艺能够得到延续。加强对徐州琴书的研究和挖掘,挖掘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举办演出、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徐州琴书。

我们也要看到,徐州琴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无论是专业艺人还是普通市民,都可以通过学习、欣赏、传播等方式为徐州琴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徐州琴书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曲艺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强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