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什么意思:追溯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含义

发布时间:2023-12-14 09:11:17编辑:司徒堂

周景王姬贵,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在其执政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第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做出了两个极为不得人心的决策:一是推行大面值的钱币,二是铸造巨大的编钟。这些大钱,实际上就是面值过高的货币,景王的意图是通过发行大钱,将民间的小钱收回。而他所铸的大钟,即为我们所知的编钟,他计划铸造两套巨型编钟,一套名为无射(读yì),一套名为大林,并计划将这两套编钟上下悬挂配合演奏。

然而,景王的大臣单穆公对此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并极力劝阻。他认为推行大面值的钱币会阻碍货币的流通,实质上是“绝民用以实王府”,是对平民财富的一种残酷掠夺。而铸造大钟不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且因为钟声过大,人的耳朵无法承受,也无法带来美的享受。因此,他认为这样的行为只会导致百姓离心,国家陷入危险。但景王并未接纳他的意见。

众志成城什么意思:追溯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含义

同样,司乐大夫伶州鸠也提出了劝阻。他认为编钟的音乐强调的是和谐,如果百姓充满怨恨,那么音乐就无法达到和谐。他引用了一句民谚:“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以此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百姓共同喜欢的事物,往往能够实现;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事物,也往往会消失。但景王仍然不听劝告。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既推行了大面值的钱币,又铸造了巨型编钟。然后,景王在第二年就因为心疾去世,紧接着周王朝就陷入了长达五年的内乱之中。

而“众志成城”这句成语,原意是“众心成城”,形容万众一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后来则用来比喻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它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国语·周语下》中的“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而与众志成城意思相近的还有“万众一心”,它们都含有“团结一致”的意思。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万众一心”主要是指千万人同心协力,而“众志成城”则不仅包含了“万众一心”的意思,还强调了力量的无比强大和不可摧毁性。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