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22b,一颗位于天鹅座的太阳系外行星,于2009年5月12日被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地面观测提供了更多的确认数据。最终在2011年12月5日,科学家们宣布了这颗行星的发现。
开普勒-22b的半径约为地球的2.4倍,但其质量和表面组成仍未知。根据一些研究,它可能是一个“水世界”,类似已知的最小气体行星开普勒-11f。尽管与GJ 1214 b不同,但开普勒-22b也位于适居带,因此可能存在类似富含水的行星GJ 1214 b的可能性。
开普勒-22b的轨道周期约为290天,其母恒星开普勒-22是一颗G型恒星,质量比太阳小3%,体积小2%,表面温度为5,518K(5,245°C)。这颗恒星大约有40亿年的历史,而开普勒-22b的轨道倾角约为90°。
为了获得更多关于开普勒-22b的信息,科学家们使用了其他行星探测方法,例如径向速度法。然而,这些方法尚未检测到行星偏心率的准确值,因此天文学家仅设置了该行星质量的上限。此外,开普勒系外卫星搜索项目(HEK)研究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该行星的光度测定,以寻找任何可能由轨道卫星引起的凌星时间和持续时间变化的证据。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因此排除了质量大于0.54地球质量的开普勒-22b卫星的存在。
尽管开普勒-22b可能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但科学家们认为它可能因为其体积过大而难以存在生命。然而,有科学家推测,如果该行星主要是海洋,岩石核心很小,那么在这样的海洋中生存生命就不会没有可能。此外,该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促使SETI将其列为优先选项。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开普勒-22b并不是天文学家发现的首颗宜居行星。在开普勒探测器证实之前,可能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共有54颗。因此,开普勒-22b只是其中第一颗得到证实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