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王与赵惠文王交换和氏璧的故事,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赵惠文王18年),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这件事后,派使者给赵惠文王送去一封信,提出用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应该将和氏璧交给秦国。他们担心如果把和氏璧交给秦国,可能会得不到秦国的城池,反而受到欺骗;另一方面,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国派兵攻打赵国。
在大家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缪贤告诉赵王,蔺相如曾经阻拦他逃到燕国,并告诉他燕王可能不会收留他,反而会捆绑他送回赵国。因此,缪贤认为蔺相如是个有智谋、有勇气的人,可以出使秦国。
赵王召见蔺相如,询问他对于秦王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的提议有何看法。蔺相如回答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秦王的要求。但如果秦王拿走和氏璧而不给城池,那么理亏的是秦国;如果赵国给和氏璧而得不到城池,那么理亏的是赵国。因此,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的要求,并派他去秦国完成这个任务。
于是,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在秦王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向秦王呈上和氏璧。然而,秦王并没有将城池交给赵国的意思。蔺相如看出秦王无意给赵国城池,便上前说有瑕疵需要指给秦王看,借机把和氏璧要回。
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都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然而,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并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秦王估计无法强夺和氏璧,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于是他打发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将它送回赵国。
最终秦王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没有一个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最终秦王与大臣们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地苦笑起来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