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13100平方米,由红桥校区图书馆和北辰校区图书馆两个部分组成。图书馆注重不断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图书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已全面建成运行,主要业务工作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红桥校区图书馆于1986年10月建成,著名科学家茅以升为图书馆题写了馆名。该图书馆有一个六层主书库,其下部两层建成全开架的借书处,另外还有七个大型阅览室,阅览座位1000多个,学术报告厅可容纳200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馆内建有“思源园”,可供读者休息和启发思维。
北辰校区图书馆位于教学楼C区,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馆舍宽敞明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该馆有400多个阅览座位。本馆建有读者培训中心和数字文献中心,室内配备高端配置多媒体电脑277台。
本馆现有藏书123万册,其中纸本图书73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2611种,中外文过刊3000余种,10万余册。近几年每年订阅中文期刊1500多种,外文刊546种,2006年订阅中文期刊1900多种,外文刊159种。馆藏中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外文刊154种。多年来本馆注重文献检索工具的收藏,现有检索工具类现刊146种,其中美国的《化学文摘》(CA)从1907年创刊至今均有完整的收藏。此外,还收藏有《工程索引》(EI)、《科学会议录索引》(ISTP)、《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科学文摘》(SI)。本馆现已订购了包括EI数据库、SDOS全文数据库、PQDD博硕士论文库、ACM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orldSciNet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国内外数字化文献数据库15个。
历史沿革
解放前
1934年全年添购“水工所”全套设备和工程材料及道路材料,两试验室组织10万磅通用材料试验机等30台套;进口精密显微镜、天文观测仪等计440台件;购置中外图书3500多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工业学院遭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及部分校舍被毁。天津沦陷后,工业学院被迫停办。历年文书档案、图书仪器及教学设备被劫掠一空。学院秘书路荫柽携带公章及经费余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学校暂避;并办理资送教职员转移及学生转学、借读诸事务。
1946年9月,天津市立第一图书馆送还工业学院在天津沦陷时期散失之书、西文残缺杂志8000余册、图书4297部。
1948年初工学院再建地下中共党支部,水利工程学系学生李振馥为支部书记。建立“十三图书室”。图书室以抗日民族英雄、工学院校友、前工业学院斋务课主任杨十三的名字命名。该图书室为地下党的活动中心。
1948年8月20日遭国军情报人员破坏。8月20日,大批国军情报人员,突然闯入工学院学生宿舍及“十三图书室”进行搜查,并逮捕了20余名学生。称为“8.20”血案。经院长路荫柽和《大公报》记者傅冬菊(傅作义将军之女)等多方营救,9月12日,被捕学生全部获释。
解放后
1984年12月12日,学院8000平米图书馆工程开工典礼仪式在东院举行。
1986年10月18日,位于北运河畔红桥校区的8000平方米图书馆落成,学院(河北工学院)隆重举行图书馆竣工典礼。省政府副秘书长赵越、名誉院长潘承孝剪彩。全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1986年8月为图书馆题名。
资金来源
图书馆项目是河北工业大学校标志性建筑,北辰校区图书馆规划总建筑面积44974平方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