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瓷器文化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在英文中,“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而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是中国的传统陶瓷装饰艺术之一,享誉世界。
中国人喜爱红色,认为红色代表了美好的祝福。因此,中国红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尊贵的非洲客人,这引发了一股红瓷收藏的热潮。而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也经常出现在各种礼仪交往中,传递友谊和美好的祝愿。
今天,醴陵红瓷蓬勃发展,以官润窑为代表的醴陵陶瓷企业不断进取,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多、更美的醴陵瓷器。这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的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
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发明,英文仍将瓷器称为“china”。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为醴陵瓷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第二年回国后,他们开始着手改革醴陵的瓷业生产。
在他们的努力下,醴陵的瓷业生产逐渐由粗瓷生产向细瓷开发转变。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成功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
这种釉下五彩瓷器以其细腻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五彩缤纷的色彩赢得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其问世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在多次展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都获得了金牌奖,使其名扬华夏,走向世界。
然而,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醴陵瓷器的生产开始下滑,许多厂家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的生产中断。
直到解放后,醴陵瓷业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49年以后,醴陵瓷业迅速恢复并取得显著发展。为了恢复中断多年的釉下彩瓷生产,相关部门找到了已年近古稀的釉下彩艺人吴寿祺。他培养了一批新的釉下彩绘人员,改革了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次烧成,短时间内恢复了釉下五彩瓷的生产。
自此以后,醴陵的釉下五彩瓷艺术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文化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