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古老地标,自古以来就是成都的文化和交通中心。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名为宏济桥,又称镇江桥。此桥独特之处在于其石拱桥身下九个壮观的桥洞,因此被后人亲切地称为九眼桥。
此桥经历了多次维修和重建。清朝乾隆年间,总督李世杰进行了一次重大补修,并正式更名为九眼桥。在1988年,桥的西侧又新建了一座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与古老的九眼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满足现代交通需求,新桥长约120米,宽25米,并在桥北下端设有汽车通道。然而,古九眼桥因妨碍泻洪,在1992年被拆除。
但九眼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未因此消失。1999年,成都市规划局提出了九眼桥的异地重建方案。2001年,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宣告建成,重建的九眼桥距离原址仅1.9公里。新桥完全按照明代建筑风格建造,外部全由仿古青石块砌成,桥面用青石块铺设,仍保留了九孔石拱桥的形象。
九眼桥的传奇故事和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传说中,桥的第五孔下面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海眼”,通往大海。另一个传说是关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据说他是在九眼桥上升天的,而桥上北头的一块石板上凹有一个人脚板形的坑,据说是他留下的痕迹。
1、九眼桥的美景也令人叹为观止。古人曾以“长虹卧波”形容石拱桥的壮丽,但九眼桥更像一张巨大的“弯弓”,特别是当阳光照在旁边的回澜塔(白塔)上时,形成“桥是弯弓塔是箭”的奇特景观。尽管回澜塔在1945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但人们仍可以用望江楼的崇丽阁来补全这一美景。
如今,九眼桥已经成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和旅游景点。乘坐公交车如12、19、34、72、77、92、102、112、306或1022路等至九眼桥南站下车,即可轻松到达。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艺术,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成都这座现代城市的繁荣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