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武训传》:一个执着追求教育公平的平民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4-05-24 18:41:13编辑:张志

在1949年12月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武训的诞辰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日正在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的武训祠堂和坟墓前庆祝。一位女老师深情地为孩子们讲述着武训的传奇一生,那是一个关于挣扎、觉醒和奉献的故事。

清道光二十五年,一个七岁的男孩武训,在父亲去世后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艰辛,他却对读书充满渴望。他用尽辛苦卖艺赚来的200文钱,试图进入一家私塾,却被众人嘲笑并赶了出来。不久,母亲的离世让他被善良的伯母收养,但他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选择流浪打工。

在十七岁那年,武训在馆陶县大地主张举人家做长工,结识了豪爽的车夫周大,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张举人对农妇张二嫂的剥削,以及四奶奶对女佣小桃的残忍毒打。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不识字带来的痛苦。

老电影《武训传》:一个执着追求教育公平的平民教育家

当小桃因受不了压迫而想自杀时,武训在破庙里苦思了三天三夜,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人不识字就永远会受欺负。他下定决心要办一所让穷孩子免费上学的义学。然而,他的决心遭到了张举人的阻挠和打压。

面对重重困难,武训没有放弃。他沿街卖艺,甚至忍受孩子们的嘲笑,被称为“二豆沫”。他坚定地以小丑的身份生活,只为实现自己的办学梦想。十年过去了,他积攒的钱被高春山偷走,但他没有被打败。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他终于积足了办学的经费,并在杨进士的帮助下建起了义学。

光绪十四年,崇贤义塾终于开学。当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入五十岁的武训耳中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实现了办学愿望的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奔走募化,为更多的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

然而,当清政府为他请奖、造牌坊时,他却感到不安和疑惑。最终,当光绪封他为“义学正”,并赏穿黄袍马褂时,他却像发了疯一样不肯跪谢皇恩。他对孩子们说:“你们记牢了,将来长大,千万别忘了咱庄稼人!”然后,他遗弃了黄马褂,向远方走去。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但武训的形象却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仿佛看到年老的武训肩背布褡,手拿着铜瓢,在北方的原野上坚定而缓慢地走着。他的身影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标签: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