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历史与现状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这个承载了半个多世纪文化记忆的地方,自1956年12月30日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55年的风雨历程。虽然其名称在民国时期就有前身,如“市立通俗教育馆”和“市立民众教育馆”,但真正的市群艺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
在“文革”的动荡时期,市群艺馆曾一度解体,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但文化的火种并未因此熄灭,1979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批准下,市群艺馆重新恢复了建制,继续为市民提供文化艺术的服务。
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市群艺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它曾在市百一店楼上、外滩现俄罗斯领事馆、长乐路周信芳故居、黄陂北路226号原美术馆、复兴中路文化广场等多地临时办公,历经16次的搬迁。这种不断的变化与漂泊,也反映了市群艺馆在适应城市发展、服务市民文化需求上的不懈努力。
2001年6月,市群艺馆搬迁到了现在的地址,即原上海市戏曲学校的所在地。这里不仅为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办公环境,也为市民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活动。随后,在2006年,经过市政府的批准,市群艺馆在现址进行了扩建改造,使其建筑面积达到了17300多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其服务能力与影响力。
如今的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机构。它不仅是上海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享受文化生活、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