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虫世界里,纺织娘是一种极具特色和魅力的鸣虫。其多样的体色和独特的习性使它在爱好者中备受青睐。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纺织娘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饲养方法。
1、让我们关注纺织娘的体色。常见的纺织娘有多种体色,包括紫红、淡绿、深绿和枯黄等。其中,紫红色较为稀有,被珍称为“红娘”或“红纱娘”。淡绿色的则被称为“翠纱娘”,深绿色的则有“绿纱娘”或“绿娘”之称,而枯黄色则被称作“黄纱婆”或“黄婆”。在这些体色的纺织娘中,紫红或淡绿色者为最佳,深绿次之,枯黄稍逊。每一种体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选择。
在体形方面,纺织娘的体型较大,长约50-70毫米。其身体形态像一个侧扁的豆荚,头较小,前胸背侧片基部多为黑色。前翅发达,宽度超过底部,翅长一般为腹部长度的两倍,常有纵列黑色源斑。雌虫产卵器弧形上弯,呈马刀状。雄虫的翅脉近于网状,有2片透明的发声器。触须细长如丝状,黄褐色,可长达80毫米。后腿长而大,健壮有力,其弹跳力很强。雄性的前肢摩擦能发出声音,每到夏秋季的晚上,常在野外草丛中发出“沙沙”或“轧织、轧织”的声音,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因而被人们取名为“纺织娘”。
纺织娘的生活习性也十分独特。它们白天静伏在瓜藤的茎、叶之间,晚上则出来觅食和鸣叫。纺织娘不喜欢强烈的光线,喜欢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环境中。雌虫将卵产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这些嫩枝新梢枯死。它们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
在饲养方面,首先要为纺织娘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常见的容器有麦秆编织的小笼子、铁丝制成的笼子等。这些容器应具有避光遮阴的性能。此外,饲养者还需注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避免强烈光线和保持适宜的温度。饲养者还需了解纺织娘的习性,以便更好地照顾它们。
纺织娘作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鸣虫,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深入了解其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照顾这种美丽的昆虫。希望本文对大家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纺织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