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的夏天,一群充满激情的宁海青年,包括蒋如琮、章广田、范金镳、赵平复、俞岳、王育和、林泽荣和潘天寿等,为了发展家乡教育,兴办中学,他们相约回乡。在当时正学高级小学校长周郁卿的支持下,他们借用小学校舍,创办了一个名为“消夏社”的补习班,为高小毕业生和初中肄业生提供社会科学和课程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所补习班逐渐发展成为一所正式的中学。1926年9月10日,正学高级小学中学部正式上课,最初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各一班,共八十余人。在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12月27日,学校正式获得“宁海县立中学”的新校钤。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宁海中学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战争年代,学校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由于战争的影响,学校被迫迁往宁海西乡的慈云寺。一年后,由于慈云寺地僻山深,常有土匪出没,学校又迁至黄坛,借用庄士小学和茅山殿作为教室,天主教堂、严雅菲住宅等处作为师生宿舍。
尽管面临困境,宁海中学始终坚持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机会。在战争年代,学校仍然努力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宁海中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5年2月,办在跃龙山的宁海初师撤销,设备、人员等并入该校。随后几年间,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调整,包括改称“浙江省宁海中学”、“浙江省象山第一中学”等。然而,在1962年象山、宁海分治后,学校恢复了原名“浙江省宁海中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宁海中学继续发展壮大。1996年5月,学校被批准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1998年8月,学校迁入华山村北新校址,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2006年,学校举行80周年校庆,并始以10月6日为校庆日。
今天的宁海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中学。学校秉承“以人为本、面向世界、突出特长、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设施完备,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机会。
回顾宁海中学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风雨、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代代宁中人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了宁海中学辉煌的篇章,也为我们树立了坚持教育兴国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