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的福泉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遗址。自1998年创立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从一所初创学校发展成为四星级高中。学校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米,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是宿迁市众多美丽校园中的佼佼者。
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为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信息。福泉山完整地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战国时代的遗存。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
在福泉山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保存良好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叠压关系,这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同时,遗址中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玉器中罕见的精品,如人兽纹琮形镯、黑陶阔把壶、楼孔足鼎等。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探讨良渚文化社会性质、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问题的重要实物例证。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人殉古墓。在良渚文化时期的139号大墓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位成年男性墓主,仰身直肢葬,并有大量丰厚的殉葬品。在墓坑的东北拐角上还发现另一具人骨,属于一位青年女性,与祭祀用品在一起,显然是殉葬的人牲。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
在福泉山的西北方,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方5.3米高的深坑,其中包含着各种文化土层的色泽。这一壁面犹如一幅新石器时期以来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为研究上海地区古代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也充满了故事。1951年,松江专署文教科申世铭首次来到这里进行文物调查。1977年,重固中学师生在田间劳动时发现了崧泽文化陶器,由此拉开了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序幕。随后的发掘工作逐步揭示了福泉山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它成为研究上海乃至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不仅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发掘成果和出土文物不仅在国内外博物馆和展览中展出,还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如今,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市政府设立了保护范围,确保遗址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这里也成为教育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上海乃至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人类历史演变的独特窗口。这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