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其载体多为绢本或纸本。由于保存条件的限制,许多珍贵的作者手迹未能流传至今。现存的历代书画中,存在不少摹本。例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被多数专家认为是隋末唐初的摹本;而他的另一幅作品《洛神赋图》则被认为是宋人的摹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传世的有唐冯承素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褚遂良临本、虞世南临本等多个版本。唐张萱的《捣练图卷》(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则是北宋赵佶的摹本。
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画家都是摹古的高手,如赵孟頫、董其昌、金城、张大千等。新中国的古画临摹始于北京荣宝斋。在50年代初,荣宝斋创新地发展了书画木版水印复制技术,达到了乱真的效果。临摹珍贵原作副本成为木版水印复制古书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临摹是古书画复制的传统技法,结合了直接对照原作绘画和依赖底稿进行复制的特点。这一技艺要求精细且复杂,临摹者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这对他们的体力与眼力都是一大考验。由于临摹是手工复制,效率较低,因此作品数量相对较少。
临摹者的艺术造诣要求极高,他们需具备深厚的书画创作与鉴赏功力,并凭借个人艺术修养,在深入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临摹,以确保临摹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纸和绢的保存寿命以及古书画对环境条件的苛刻要求,临摹成为一种有效的保护与展示方式。为了满足博物馆的展示需求,通常采用复制品代替原作进行展出。
人工临摹和木版水印是书画作品的主要复制方式。人工临摹没有明确的起始年代,但从张彦远等人的画论可知,晋代已有仿制品的制作。而木版水印则是通过勾描、分色、刻版和印刷等一系列步骤实现的,其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成功复制耗费了数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