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曾是赫哲语中的“伊力嘎”,意为“金色的鱼滩”。这片丰饶的水域不仅是中国古代黑龙江水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还是大马哈鱼的生命摇篮。
大马哈鱼,每年八月中旬,在性成熟之际,会毫不犹豫地越过鄂霍次克海,逆黑龙江而上。它们日夜兼程,不畏浅滩峡谷、急流瀑布,只为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这里的环境僻静、水质澄清、水流较急,水温适宜,是大马哈鱼产卵的理想之地。
抚远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了大马哈鱼的天堂。这里年平均气温2.2°C,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这片水域带来了宜人的气候。大马哈鱼在此产卵、孵化,生生不息。抚远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关于大马哈鱼和赫哲人的故事,流传已久。传说中,赫哲族的先人因战乱逃至三江下游,面临困境。在绝望中,大马哈鱼奇迹般地出现,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希望。从此,赫哲族人与大马哈鱼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的白露时节,渔民们都会赶来捕捉大马哈鱼,庆祝这一丰收的节日。
抚远县为了保护和增殖大马哈鱼资源,连续25年向黑龙江流域进行增殖放流。2014年,200万尾大马哈鱼苗被放流到黑龙江中,标志着这项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如今,全县大马哈鱼加工企业已超百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大马哈鱼产品种类丰富,远销国内外。
而在抚远,一首歌曲《大马哈鱼之恋》经久传唱,歌词中描绘了大马哈鱼对故乡的眷恋和抚远县城的美丽。这首歌不仅是对大马哈鱼特有洄游习性的赞美,更是对抚远县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感的深情抒发。
抚远大马哈鱼,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也感受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