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狼蛛,这一独特的生物,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山西、山东、辽宁、吉林、天津、河北、甘肃、宁夏、河南、陕西、黑龙江等省份的田间地头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蒙古国也有发现类似的狼蛛,但并非中华狼蛛,而是穴居狼蛛。
中华狼蛛的体型健硕,身长雌蛛在19-30毫米,雄蛛稍小,为15-21毫米。它们全身土灰色,背甲上散布着黑色花纹,螯肢为黄色。眼睛排列独特,呈4、2、2的序列。有趣的是,仔细观察它们的外观,你会发现它们与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种狼蛛是北方棉区的重要穴居性蜘蛛。它们多栖息在平原地区和山区平原的棉田之中,喜欢在离村庄较远的大洼地、不积水的地块、田埂以及沟渠上挖穴筑巢。幼蛛和成蛛在挖穴前,常常会利用其它昆虫的洞口作为基础,然后用螯肢掘土,触肢及前对步足将土粒送出洞口外,形成一个新的洞穴。洞口周围有新翻出的土壤颗粒,但洞口并不会高于地面。
中华狼蛛的洞穴深度会随着蜘蛛的龄期增长或季节气温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早春时节,成蛛的洞穴深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而到了夏季,洞穴深度可达35厘米。在洞穴内,中华狼蛛会布置蛛丝,以防止洞壁坍塌。幼蛛的洞口及洞壁网较薄,而成蛛的网壁则增厚成屏障,更加坚固。
这种狼蛛通常在日落后出洞活动和觅食。它们是多种农林害虫的天敌,因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其洞穴内,人们经常可以挖出金龟子、夜蛾类成虫的残体,这些都是它们的猎物。室内饲养的中华狼蛛也可以取食蝗虫、粘虫、玉米螟、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柳毒蛾等多种害虫。三龄以上的若蛛捕食量甚至大于成蛛,一头雌成蛛一天内可以捕食多达7头的三龄粘虫。
然而,田间施药对中华狼蛛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施药后,常常可以看到中毒死亡的蜘蛛。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保护这类天敌昆虫,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狼蛛的繁殖方式也十分独特。幼蛛需要经过6次蜕皮,共有7个龄期。在山东地区,成蛛或亚成蛛会在11月份进入洞内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并挖穴筑巢。4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而越冬的成蛛则会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在这个地区,中华狼蛛一年只发生一个世代。
交配过程通常在夜晚进行,雄蛛会先织片状不规则精网于洞口附近的地面上,将精液射入精网后再以触肢器吸入生殖球。然后雄蛛会寻找雌蛛进行交配。求偶时雄蛛会以特殊的舞蹈动作吸引雌蛛的注意。交配完成后雌蛛会产卵并护卵直至若蛛全部孵出。单雌一生的产卵量在200-300粒左右,显示出其强大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