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的世界里,三叫鼠以其独特的制作过程和来源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存在。又名三吱儿、蜜唧,这道菜是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某些地区的特色菜名。其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据张鷟《朝野佥载》卷二记载:“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嗫嗫而行。以箸挟取,咬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这道菜就是食用刚出生的小老鼠的过程。
筷子夹起——鼠一叫,酱碟里一蘸——鼠再叫,送入口中一咬——鼠又一叫,所以这道菜名为“三叫”。名字的背后蕴含着食用者的三次动作和老鼠的三次叫声。又因为“吱儿”是北方话中的拟声词或动词,可以表示小老鼠的叫声,也可以表示叫的动作,因此也有“三吱儿”的叫法。
虽然这道菜的起源地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最初是岭南獠民的食品。后来在明代的张岱《陶庵梦忆》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提及。到了清末,这道菜在逃荒人和守岛官兵中得到了二度复兴。改革开放后,一些退伍的老兵们在广东的餐馆中开始制作这道菜,使得“三吱儿”在广东开始传播。
这道菜的食用者需要具有无比的勇气和饕餮动力。刚出生的小老鼠(活的)一盘,调料一盘。食用者用筷子夹住活老鼠,老鼠会“吱儿“的叫一声,收到调料里时,鼠又会“吱儿“一声,当放入食用者口中时,鼠发出最后一“吱儿”。虽然调料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制,但粉嘟嘟的无毛鼠崽通常是用蜂蜜喂的。为了确保卫生和安全,现在常用人工饲养的大白鼠来制作这道菜。
关于这道菜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残忍度上。一些人认为它既能够除三害,扼杀刚出生的老鼠于襁褓之中,又能考验食用者的勇气。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过于残忍,伤害新生野生动物,无异于血腥屠杀。无论如何,三叫鼠作为一道独特的菜肴,在中国美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