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7亿年前的晚二叠世,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巨大的两栖动物,名为普氏锯齿螈(Prionosuchus plummeri)。其体长可达9米,体重重达3吨,比现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还要大数倍。在同时代的两栖动物中,仅次于科尔鳄螈(Koolasuchus),但科尔鳄螈的体长也只有5米,体重仅达一吨。因此,普氏锯齿螈无疑是两栖动物中的巨无霸。
普氏锯齿螈生活的区域位于现今巴西东北部的巴纳伊巴盆地。在晚二叠世时期,那里是一片浅海、泻湖和河流滋润的世外桃源。各种原始鲨鱼、古鳕、肺鱼和其他两栖动物在此水域中追逐嬉戏。而潮湿的热带森林里,则生活着各种巨大的昆虫和节肢动物。在这个世界中,普氏锯齿螈是无可争议的统治者。
普氏锯齿螈在陆地上显得相当笨拙,因为它的四肢短小,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在泥泞的沼泽中缓慢移动。然而,一旦进入水中,它的强大尾巴能提供强大的推进力,使它迅速抓住猎物。其口鼻部细长,前端逐渐变细,并配备了许多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的横截面具有迷宫一样的结构,因此古生物学家也称普氏锯齿螈为"迷齿两栖动物"。
普氏锯齿螈的皮肤上布满了结节、鳞片和疙瘩,与现今的两栖动物光滑的皮肤截然不同。此外,它的头部形状也与现今的两栖动物有很大差异,没有那种短而圆的特征,反而有一个很长的吻部。
普氏锯齿螈属于比现今滑体两栖动物更原始的离片锥目始螈科。它们是两栖动物的先驱,占据了现今鳄鱼的生态位,是河流湖泊中的霸主。然而,这个科最终在晚二叠世灭绝了,它们的生态位被更进步的半水生爬行动物——植龙类所取代。其他离片锥目在晚三叠世也遭到了新兴的鳄鱼的打压,只有少数残存到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些离片锥目靠躲藏到鳄鱼无法适应的冷水地区存活下来。
尽管普氏锯齿螈等离片锥目在演化历程中遭遇了种种困境,但它们为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普氏锯齿螈作为史前巨兽,为我们揭示了两栖动物在地球上的辉煌历史和演化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