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举一反三"的含义:灵活思考与类推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4-01-28 11:41:13编辑:于宇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举一反三”,意味着学习一件东西时,应该能够灵活思考,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类似的事物上。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他反对“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认为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启发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值得借鉴。

“举一反三”的含义是从一个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论语·述而》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深入理解

“举一反三”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它的近义词包括抛砖引玉、贯通融会、问牛知马、融会贯通、一隅三反、以微知著、触类旁通、一举三反、闻一知十。反义词包括囫囵吞枣、生吞活剥、食古不化、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比喻从了解某一方面的事物到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但“举一反三”更侧重于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其他,不限于同类;而“触类旁通”则侧重于对同类事物融会贯通。

  •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